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王职业培训学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王职业培训学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2、北少林
北少林一般指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北少林寺始建于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
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源地,佛教中禅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是中国宝贵的佛教禅宗文化遗产。
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北少林寺,始建于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系仁宗(爱育)皇帝御赐所建。其敕建御旨碑文,现存于北少林寺文武职业学校院内。该寺不仅庙宇宏大,金碧辉煌,香火鼎盛,且僧俗***名人辈出,其“北腿”功夫享誉大江南北,河北省的武术之乡沧州功夫就源于此,古代被称为华北武林之圣地。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5公里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王开国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拳术,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
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殿)等。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书,展长约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却纹丝不动的地方,故又叫立雪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
据泉州少林寺释常定监院介绍,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清代晋江某学者撰于嘉庆年间的“西山杂志”载,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十三空之智空入闽所建。
中国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誉。而少林之中,又分南北,世传“天下少林有二,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南北少林同源一宗。北以嵩山少林为正宗,南以泉州少林为代表,南北少林,相互辉映,齐誉于天下。
泉州少林寺,建于唐,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素为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之中心,声名远播,影响深广。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一千多年来的文献文物以及史料,凿凿可证。
一种文化、门派长盛不衰必定要有根的文化。
什么是根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时代不断变迁,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国粹与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代代传承;和根的文化分不开;根的文化是直入骨髓的文化,是雕琢在灵魂深处的印记,过去、现在、将来均无法磨灭。
少林派也是如此,少林精神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我们会有惊人的发现,凡是和宗教相关的文化都会源远流长,永不逝去。这或许就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根的文化。
佛教自从传道中国之后,就一直存在并很好的发展。我们去看看上海的静安寺,地皮如此昂贵的地段,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寺庙的建设金碧辉煌,而且去参拜的信徒非常庞大,宗教其实是一种精神引导,而且这种引导会代代相传。
总之,少林派与宗教文化有关,属于文化根的东西,长盛不衰,源远流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7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