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涂装职业培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涂装职业培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院地址
学院简介ABOUT
四川万通汽车学院隶属于全国知名的新华教育集团万通汽车教育,始建于1988年;学院成立以来,始终以诚信筑本、以专业治学。
1、专业技术学校,可以学习汽车涂装的各涂层工艺方法及操作方法等,学习比较系统全面,可以从理论上、原理上掌握汽车涂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喷涂的实操;
2、可以在汽车相关制造公司、汽修厂以及设计院谋求一份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并实践涂装知识,这种公司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可以请教,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非常快,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
3、自学涂装技术,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可以从相关书籍中自学涂装技术,例如非标机械设计手册、涂装车间设计手册、涂装工艺学等。
到专业的汽车培训学校学习啊!建议全面学习钣喷技术!如果钣金搞的明白,再将涂装操作弄的清楚,毕业后的工作肯定是一点也不愁的,而且很多大型的4S店对这样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可以说真是求贤若渴,工资水平也不会低。
华石涂装是华石涂料旗下的仿石涂装品牌,为加盟商输出仿石涂装体验店、仿石涂装产品、仿石涂装技术,服务当地的仿石涂装市场。
业务培训也是华石涂装的加盟支持之一。华石涂装针对加盟的客户,将提供相应的仿石漆营销培训,帮助加盟商快速掌握营销技巧,快速拓展市场。
同时,华石涂装会进行全网的营销,获得的客户信息,将无条件派发给对应区域的加盟商跟进,这是华石涂装的客户分派支持。
喷涂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喷涂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未经培训不准工作。
2.喷漆作业前必须对所有的喷漆设备及工具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问题时方可工作。
3.喷漆作业场所的通风净化应符合GB 6415的要求。
4.作业中,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应设专人定时测定密闭空间内空气中氧含量和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应在18%以上,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
5. 舱内喷漆作业至少配备两人以上共同操作,若作业场所过于狭小,仅能容纳单人操作时,另外一人应负责监护。
6.高处喷漆作业应符合《船舶建造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7.多支喷枪同时作业,必须拉开间距(5m左右),并按一定的、同一方向进行喷涂。
8.特涂作业,其喷涂设备及软管应设专人管理,若设备出现故障或有异常情况,首先通知舱内人员撤出舱外,并由维修人员检修。
9.无气喷漆的高压射流和渗漏,会导致严重伤害事故,作业时应做到: a.任何时候不准将喷枪嘴对着别人及自身; b.不得用手指触摸喷嘴,或窥视枪口; c.清扫喷枪时,要切断泵驱动源,放掉压力,并使安全装置销往喷枪,才能进行清扫; d.喷枪停止使用时,必须把安全闩销住。
1.涂装作业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1)火灾、爆炸。 a.涂装作业使用的涂料、溶剂等是易燃易爆物品,在涂装作业中,如果通风不良、设备设施缺陷、产生静电火花以及人员违章等,易燃易爆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b.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检查维护不到位、电线绝缘老化等,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而且还可能由于电气火灾扩大引起爆炸。 (2)中毒。 涂料中含有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如果车间通风不良、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失效,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或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职业病。 2.防止涂装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通风:喷涂间应[_a***_]配套通风净化系统。 (2)检测报警: a.在有可能泄漏可燃气体的地方将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以便及时报警; b.与喷涂设备配套的风机、泵、电动机、过滤器等部件易发生故障处,宜配套有响声的、或声光组合的报警装置,并与喷漆操作动力源联锁。 (3)不燃材料:喷涂间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送风、排风管道应***用不燃材料制备,地面应***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备,或铺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 (4)防爆设备:喷涂间应按相应的防爆等级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设施、仪器、仪表。 (5)禁火: a.防静电:喷涂问内所有金属制件、处理涂料、溶剂等的设备和管道、通风系统,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气接地; b.喷漆间设禁火标志,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6)喷漆操作中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或长管面具,使物料与人体隔离。 (7)喷漆间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通风系统效能测定和电气安全技术测定。 (8)喷漆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喷漆作业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9)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喷漆问,进***员要严格进行防火防爆教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涂装职业培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涂装职业培训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5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