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研技能职业培训心得体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研技能职业培训心得体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校的教育科研关键在于将科研课题与教学很好的结合,努力做到: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即是研究的过程。
要注重科研课题的过程研究、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交流。我从事科研工作近二十年,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但仍可分享下我的经验和教训。其一、研究方向选择很重要。如果选择很老的传统方向,不容易创新,难出成绩,但如果一味追热点,又过于扎堆。建议选择交叉学科,比如我一直是机械制造专业,博士选择了机器视觉,把视频与制造结合,不但课题多,成果很容易就出来了,对顺利评上教授至关重要;其二、跟对人选对平台,如果没有,就抓住一切机会创造平台。我所在单位缺少同方向带头人,2011年前没有设备,2012年抓住中地共建机会买了一些设备,很快就做出了一些成果,然后拿到一些项目,并且服务企业也做的不错。由于科研有一些成绩,后面几年又得到学校资助,实验室和团队建设都走上快车道。其三、做自己擅长的,做经的起考验的真科研。有些老师擅长纵向,有些老师擅长横向,有些喜欢教学研究,无论做什么,都要长期坚持,踏踏实实地做,功夫终不负有心人。
在科研道路上,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1994年,对自己研发芯片,还是买芯片,“联想”的两大核心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认为应加大研发投入,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以技术为驱动,走“技工贸”路线。为此,他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将项目命名为“中国芯”,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
然而作为总经理的柳传志不同意倪光南的观点,认为“造船不如买船”,应该发挥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做大后再做强,也就是“贸工技”路线。此后的每一次内部会议,成了两人的争吵会,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联想”两大灵魂人物,因这个问题而分道扬镳!
同样在1994年,“华为”也面临这样的抉择,任正非顶着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联想”的道路,从大家的收入中挤出资金,投入研发。20多年后的今天,不同道路的结果,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让国人吸嘘不巳的是,要不是任正非当年的正确决策,今天我们跟美国怎么玩?
“联想”今天成了营销商,柜台里摆放的都是别人的东西,尽管也能赚到盆满钵满,但核心东西不是自己的。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行业的主动权,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受制于人,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国门一打开,大家面对西方的繁荣眼花撩乱,心里很急,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造船不如卖船”的想法不是柳传志一个人的想法,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加上在西方国家“科技无国界”的慌话乎悠下,重视眼前,乎视长远是普遍现象,包括为了追求效益而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破坏等!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我们的第一桶金不靠快速发展也是积累不起来的,没有这第一桶金,我们今天仍然要被人欺负。好在我们目前有抗衡美国打压的经济基础,同时,只要我们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抓紧补短板,相信我们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研技能职业培训心得体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研技能职业培训心得体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4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