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职业规划生涯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职业规划生涯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成长阶段(从出生至14岁)。这一阶段主要根据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特点,发展儿童的自我形象,发展他们对工作意义的认识以及对工作的正确态度。
2、探索阶段(15至24岁)。这一阶段青少年通过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这个阶段可划分为试探期、过渡期和承诺期三个时期。
3、建立阶段(25至44岁)。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人们的职业实践,协助进行自我与职业的统合,促进职业的稳定,即通过调整、稳固并力求上进。
4、维持阶段(45岁至65岁)。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帮助人们维持现有的成就和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个体心理与生理机能的日益衰老,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协助个体发展新的角色,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替代和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
1、成长阶段(从出生至14岁)。这一阶段主要根据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特点,发展儿童的自我形象,发展他们对工作意义的认识以及对工作的正确态度。
2、探索阶段(15至24岁)。这一阶段青少年通过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这个阶段可划分为试探期、过渡期和承诺期三个时期。
3、建立阶段(25至44岁)。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人们的职业实践,协助进行自我与职业的统合,促进职业的稳定,即通过调整、稳固并力求上进。
4、维持阶段(45岁至65岁)。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帮助人们维持现有的成就和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个体心理与生理机能的日益衰老,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协助个体发展新的角色,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替代和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
1、职业生涯前期,在年龄上工作之前,一般在22岁左右,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这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探索期。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2、职业生涯初期,是指工作的头七年左右,在年龄上一般是30岁前。这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建立期。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3、职业生涯中期,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年龄跨度是30-50岁,分为三个阶段。这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维持期。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4、职业生涯末期,是职业生涯的衰退时期,在年龄上是50-60岁,包括两个阶段。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1、职业生涯前期,在年龄上工作之前,一般在22岁左右,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这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探索期。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2、职业生涯初期,是指工作的头七年左右,在年龄上一般是30岁前。这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建立期。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3、职业生涯中期,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年龄跨度是30-50岁,分为三个阶段。这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维持期。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4、职业生涯末期,是职业生涯的衰退时期,在年龄上是50-60岁,包括两个阶段。具体的使命、任务和注意见下表: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你提出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人特质是指什么啊?怎么规划?”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给大学生做职业生涯指导的体会来回答你的提问。
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人特质是职业胜任特征的主要构成要素,职业胜任特征是指人的一种能力,即个人具备足以胜任或非常合格的性质或状态,有时也指一个人的拥有的特长;一般而言,我们胜任特征由两部分组成,表面部分和深层部分,表面部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识等;深层部分包括包括动机、价值观、个性、情绪和意志等。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胜任特征与个人特质互为通用,有时就是指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因素,以及自我形象、社会角色;个人特质是一种相对持久的个体行为的特征。它不仅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对组织鉴别员工职业胜任能力也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重视对自己个人特质的培养
一是对自我形象的培养,即对自己身份认同、个性(性格、气质)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己待人接物态度的培养;二是对社会角色认识和认同能力的提升,把个人角色与社会角色很好的融入一体,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可以服从组织的利益;三是个性修炼,个性是指个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是最重要的职业胜任特征,也是组织目前比较看重的个人要素,比如个人的人际策略、个人的能力、个人的职业动机等都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四是充分了解个人动机水平,表面的兴趣爱好与深层次的潜在需求都要挖掘,我的职业动机是什么?因此,个人要重视对个人特质的培养,它不仅是个人求职应聘的一个必备指标,也是个人今后在职业发展中推动个人持续成长的一种激励。所以,个人特质规划,最核心的是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具备特定职业基础知识和岗位特定技能;二要清楚根据我的个人特质,我适合做什么,最大可能做到人职匹配;三要提升我对职业认同的能力,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同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个人特质,以我个人工作经验来理解指的是: 我们的性格,爱好,做事的态度方式,遇到困难选择第一时间的倾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遇到困难越挫越勇,一定要去解决的;还是选择放弃,不喜欢有太多挑战的。这两种选择往往能窥探出你内心深处对职业类型的选择。那么基于这种选择,你就可以把市场上的工作类型对号入座,看看你自己适合什么行业,什么岗位。
基于以上的分析,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职业的选择。
如果你是喜欢挑战,遇到困难更加勇敢的类型,你可以选择有挑战的销售,渠道,市场类型的岗位,需要让[_a***_]付钱的这种岗位,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收入上也会空间很大。在某个垂直领域积累的久了,你还可以创业,自己单干。
如果你喜欢默默自己做事情,不需要太多挑战的,你可以选择后勤保障类的工作,行政啊,财务啊。可以把工作做的更专业细致。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模型说起。
在职业规划领域里,帕森斯是无法绕行的重要人物,而他所提到的特质因素理论,更是职业辅导的经典理论。
在这个理论里,帕森斯将人的特质分为人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而职业同时也具有四种要素:职业所需特质、职业的分类与内容、职业所需能力和各类职业报酬率。他认为,当个人特质与职业要素之间获得了良好的匹配,个体在工作满意度等方面会获得巨大的提升。
按照这个理论,个体进行职业规划,需要三个步骤:第一,要了解自己;第二,要了解职业;第三,要进行两者的匹配。
要了解自己,可以进行专业心理测试,也可以非正式评估,比如征集他人印象或评价等;要了解职业,可以进行职业检索或是职业访谈,从方方面面了解职业所需的特质;了解这两个部分之后,可以进行比对匹配,确定一个可以就业的范围。
大致就是这样,不知道是否解答了你的疑问。祝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喜欢它,胜任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职业规划生涯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职业规划生涯模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2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