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芜湖汽联职业培训学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芜湖汽联职业培训学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奇瑞与江淮合并的声音在网络上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当时同为安徽的汽车企业。一个位于省会合肥,一个位于安徽曾经经济活力最强的沿江城市芜湖。早在2009年的时候时任奇瑞汽车董事长的尹同跃公开表态,奇瑞与江淮完全可以合作,并进而成为“一家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奇瑞发出的“求联姻”的宣言,不过如同俗话中的“男追女隔座山”一样,而时任江淮汽车的左延安并没有正面回应,并表示可以和奇瑞进行广泛合作,但不应涉及资本层面。当时的安徽省***和省国资委都支持两家企业进行合并,组建安徽汽车集团,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当时的左延安并不同意并表示:“整合的风险比较大,不能用简单的计划经济的思维去考虑这个事情”,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汽车企业作为***密集型企业,对整个地区的就业和税收有着巨大的影响。安徽汽车行业只有“抱团取暖”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集团,才不会被其它大势力所染指。各自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江淮汽车在商务车和卡车上实力出众,而奇瑞在轿车上实力强劲,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合并后江淮继续在商用车和商务车上发挥自己优势,而乘用车则交给奇瑞去管理,合并后也将会成为全国汽车种类最齐全的大型汽车企业。但是谁合并谁也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谁去主导谁,这个估计江淮和奇瑞都不会去让步,而且双方在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人员结构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真的整合以后,人员的彼此适应和体系的磨合就远非一日之功,这甚至未必能给整合后的企业带来正面助益,就这样合并的传言流传了七八年了,最后也没有实质的进展。虽然江淮和奇瑞都属于地方国企,但无论是合肥还是芜湖都不会主动放弃这样的企业。这种牵涉到地方实际利益的合并,即便是江淮和奇瑞自己愿意,地方也不会同意。更何况现在的奇瑞已经卖身给了青岛五道口!
业界呼声最高的不是奇瑞和江淮合并,而是奇瑞和吉利合并,一个会造车,一个会营销,造车来的车岂不是要卖爆的节奏?
不过奇瑞和江淮之前也有传闻合并,因为都是属于安徽地方国企,奇瑞在芜湖,江淮在合肥,从地缘上来讲,不排除政策原因抱团取暖,但是就目前发展局势来看,两家车企不会合并。因为奇瑞虽然从自主老大的地位沦落为国产二线品牌,但最近瑞虎8、星途、捷途良性发展,卖的不错,最近又混改成功,为奇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未来不可***。
江淮也不会搭理奇瑞的,因为人家傍上了“大款”,牵手蔚来拥抱大众,为蔚来代工,又与大众成立合资工资江淮大众,聚焦新能源,并且被安徽省列为“一号工程”,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车型思皓EX20。
总的来说,这两家车企都在走自己的路,不会产生太多交集。
回归正题,***如说,奇瑞和江淮合并了,会更上一层楼吗?
我认为不会。奇瑞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车型规划少、换代慢、缺少一台2.0T发动机、缺AT变速箱、营销和售后服务跟不上、决策管理混乱。奇瑞是可以造出来好车的,但是从造出来车到推销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认可,是奇瑞一直以来的痛。这些问题江淮也解决不了,因为江淮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江淮之前是做商用车底盘的,卡货车、面包车、大巴等,上市公司,活的很滋润,转型轿车业务后,瑞风S3、S4等车型确实引爆过市场,但是跟奇瑞一样,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新的车型不断涌现,宝骏510就替代了瑞风S3的位置,这就是竞争的残酷。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不过关、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如今江淮已经变成一个三线车企,很没有存在感了。2019年江淮集团销量42万辆,同比下降8.9%。
合并后会对企业和产品有一定提升,但有个前提是两个企业要处理好关系,一心一意做产品做市场才行。奇瑞的发动机做的很优秀,可以大范围的应用于新企业的各个车型,产销量提高后可以获取更多利润,此后可以加大车型和发动机的研发力度。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奇瑞市属国企,江淮省属国企,谁领导谁?看看江淮近五年的所作所为,毫不夸张说奇瑞会被拖死。江淮的核心产业是商用车和商用底盘,新能源板块,奇瑞发展重心是乘用车和新能源板块两者合并,绝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不能!
江淮是大卡车 客车 起家,它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商用这个范围! 家用车市场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江淮也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1.5T和一套6DCT,车型外观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从营销到设计 江淮根本都没有用心。
奇瑞嘛:
地方***企业,早年起步依靠购买了福特的二手发动机产线起步。后又和AVL合作研制了新一代发动机。搭配自己研发的CVT变速箱(已经出售给万里扬)现款匹配格特拉克双离合变速箱。
曾经的国产一哥,打包出售了凯翼 观致汽车。 2019年 债台高筑,青岛五道口以144.5亿入主奇瑞,成为奇瑞第一大股东!
这次外来资本入股奇瑞,以达到国 民资本混合制改革,以达到高效率 改掉以往的死板的思维!未来的奇瑞在制度 运营 效率上会发生改变!
结果一目了然 江淮奇瑞合并 并不能更上一层楼!
4s店的车子从厂家进货、而汽贸店则是从4s店进货,那么在流通环节上、汽贸店的确比4s店要多了一个环节,4s店给汽贸的车子再便宜、也必然加利润,那么汽贸店是如何把价格做到比4s店还低?相信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有思考过对吧?而原因也不复杂,只不过是汽贸店的运营成本远低于4s店罢了!
说一句题外话,现如今做生意不仅仅要看加多少利润、更要看有多大开销,4s店卖车加的利润肯定更高、但开销大得离谱,纯利润还能有多少?汽贸店加利少、但开销低,纯利润剩下的就多,所以这就是汽贸店明明从4s店去拿车子,价格还会比4s店低的原因;汽贸店、与4s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4s店的投入、运营需要巨额资金
想开一家4s店、需要巨额资金去支持,虽然不同地区投入存在差异、不过资金投入都不可能低,开设一家4s店需要考虑用地成本(自有或租赁)、建设成本、聘用团队成本等等,综合起来计算,即便是在一个三、四线城市弄一家4s店也至少得有2、3亿资金做支撑,要不然就开不起来,更不用提那些一二线城市4s店的运营成本了,近些年来、地价不断大幅度的进行上涨,4s店的运营成本太高!
除了上述之外、4s店还必须有很充足的流动资金,比如4s店都是付款提车、一次就得压进小百辆车,这又是一大笔钱;所以4s店的几大劣势有建店成本高、用人密集、运营成本高、还要考虑支付银行的利息等等,所以4s店看上去毛利很高、但扣除成本后的纯利润低,而汽贸店看上去毛利润低、但运营成本更低,这样一来在扣除成本后、汽贸店剩余的利润很可能比4s店还要高一些;做生意就是这样,不能只考虑赚多钱、重点则在于开销,控制不住开销就没办法赚钱!
汽贸店的投入要低很多
汽贸店也称二网、二级,从某4s点的角度去分析与自己签合作的汽贸就是自己的二级经销商或二网,而没签约的就是汽贸、实际上二者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大多数品牌4s店发展自己的二级代理商无需通过厂家,所以二级经销商本身的[_a***_]要求就很低,所以汽贸店成本投入就很低、平时的运营成本也很低,如果说开一家4s店需要至少上亿资金,那么小规模的汽贸店很可能百八十万就够了,而且根本不用太多的人员,这样一来汽贸店的运营成本更容易被控制住!
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某车4s店***为17.5万元、给汽贸店18.0万,4s店卖消费者19.0万之后、毛利润1.50万,而扣除人吃马喂之后的纯利润可能只有两千元;汽贸店卖给消费者的价格可能是18.5万、毛利润只有五千,看上去远不如4s店的1.50万毛利!但汽贸店规模小及运营成本低,所以五千的毛利、扣除人吃马喂之后可能剩下三千元,这就是汽贸店敢卖更便宜的原因,别看它卖的便宜、但纯利润并不比4s店低!
所以这就是单纯的成本控制问题,从流程上看汽贸店价格比4s店便宜是合理的、这部分并不存在什么猫腻;不过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不排除一些汽贸店会玩一些猫腻;比如4s店的一些轻损车,一般在销售时、会提前告知消费者并提供一些折扣,而很多汽贸店会把这些打折扣的轻损车收来、当作好车卖给消费者,虽然算不上大事、但也令人有种吃苍蝇的感觉,所以在汽贸购车还是要谨慎;其次就是在汽贸购车、***时需要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2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