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职业规划名人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职业规划名人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良就不必多说了,其一生都在为灭秦复韩奔走。韩信也是自幼熟读兵书,其目标就是带兵打仗,沙场征战。但是其余的人是真的大势所趋,按照现在的说法他们就是一群站在风口的猪,包括刘邦在内。如果秦朝的统治再长几十年,他们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樊哙卖狗肉的,周勃吹丧的,灌婴卖布的,夏侯婴是司机,刘邦村主任,也就曹参是个典狱地位和履历稍微要比他们强上一点。你要说他们***精通兵法,那是在开玩笑。
纵观刘邦起兵生涯,前中期你从这些人身上你就看不出有什么谋略,一切都是顺势而为。刚开始里应外合占了泗水郡,结果看家的雍齿叛变,刘邦成了孤家寡人,打了几次都没打下来,只能去投奔当时楚地的大腿项梁,之后也是一直在别人手底下做事,让你干啥你干啥,基本没有什么自己发挥的机会。一直到自己西征灭秦的时候刘邦才算是真正独立出来。
这个时候刘邦的阻力其实也不大,秦军主力在巨鹿和诸侯联军对峙,西征路上几乎就没有什么强敌,不过即便如此,刘邦打启封打不下来,打洛阳打不下来,稍微遇上点秦军正规部队刘邦的乌合之众都够呛。刘邦带人绕了三个大迂回,一直到了南阳,听取张良的建议围而不攻,秦军守将投降后刘邦居然还给人家封侯。从此,一路走秦军一路降,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打到了咸阳城下。
刘邦这一路是连坑蒙带拐骗,要不项羽不服气呢。刘邦手下的几个丰沛同乡在这一路上也是迅速从一个村夫野汉成长为能领兵的将军。即便是这样,在楚汉战争期间也才堪堪有了抵抗项羽的能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人天生就是能带兵打仗的将军,都是一步一步成长的,包括刘邦,经历过灭秦战争、楚汉战争的他在称帝后面对英布时也毫不露怯。而且刘邦的那个时代,七国纷争刚刚结束不久,武风正盛,上阵杀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实践出真知,特别是打仗的事情,毕竟不是纸上谈兵,历练多了,就会掌握带兵打仗的学问。
樊哙是杀狗***的屠夫,韩信是项羽帐下的执戟郎中,曹参是沛县的典狱,周勃是个吹鼓手,都出身草根。话说过来,刘邦也不过是个亭长,相当于村主任。
这些人跟着刘邦举旗起义,韩信是后入伙的,干的是掉脑袋灭九族的生意,打仗是大事情,生死相关,成败所系,自然要十二万分小心才行。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而打仗最能锻炼人,每次战斗都会有很多人战死,能留下的都有两把刷子,都是精英。樊哙、曹参这些人能够在战场中活下来,都是人精。
打过几次仗,就会有人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果做的好,马上就会有收获,做的不好,马上在战场上就会有损失,这比任何课堂都实用。
通过战争,逐步学会如何带兵、如何行军,如何扎营、如何防守、如何冲锋,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故布迷阵,如何虚张声势,如何赏罚,这些都是要在战斗实践中才能摸索出来的。
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最初也是有几百人,这里面出几个会打仗的将领,甚至成为大将军,裂土封疆,也不稀奇。
具体到这几个人而言,又各有不同。
樊哙是以勇猛忠心闻名,并不是精通兵法,只不过见得多了,也能带一支军队打仗而已。
曹参军功第一,攻城略地最多,但后来又做丞相,为文臣第一,他更熟悉的不是兵法,而是人心。更向往黄老之说,无为而治,萧规曹随,看似简单,实则高明。
看了一些这个时代的历史,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如果不对地方,见谅。
没有吧。除了韩信,其它人都是莽夫。
樊哙、曹参、周勃,都是刘邦当年的同乡好友,也就是一些过命的酒肉朋友。在刘邦起事的时候,他们也就算是一个能带兵厮杀的将领而已。所以刘邦才找到萧何帮忙。但萧何才能相比张良,有稍逊一筹,所以,最后张良当了军师。
在选择大将军时,刘邦不用樊哙、曹参、周勃,而起用没有任何战功的韩信,也是因为樊哙、曹参、周勃不会什么兵法。但韩信是萧何推荐的,有经天纬地的才能。
韩信可不是草根出生哦,只是生于民间,但还是有王室身份的。所以才有读书的可能。韩信熟读兵法,在当时属于兵法迷。心中有大报复,所以才甘愿受胯下之辱。在项羽军事集团,不受项梁重视,因此投奔了汉军。在刘邦军事集团,被萧何发现其才能,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刘邦最后的发家致富,完全是靠韩信,否则,刘邦出不了汉中,耗不死项羽。可惜的是,刘邦功成,宝剑只能进冢了。
换个角度,问几个问题来回答吧。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四个是以刘邦为头目的一部分跟班,成名前是天天混在一起的一帮三十多岁的人,这是什么毅力?你能找到五个以上朋友、同事一起混的这么粘的吗?有这毅力、有这心计的人群吗?我身边没有,尤其三十岁以后,更没有。
2、刘邦这种心眼多、使坏、占便宜、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身边人如果脾气秉性不一样,能混一起去?这种性子和方法论,用在拉拢人、打仗、抢地盘,行不行?是不是兵法?
总结,所以心智成熟、有理想、抱团的这么一伙人,古往今来,能成事不?
这几人中,精通兵法的只有韩信,那几位只能说敢打,在战争中磨炼出来。韩信是韩国公子出身,属贵族或王族出身,在七国争雄时代,七国的王族为国家生存,都以兵法为第一学问。韩信在祖辈的熏陶下,有了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连刘邦也不放在眼里,说刘邦只能支挥小部队打打,我韩信带兵多多亦善,多少部队都能指挥得了。
想说的是,军事指挥虽然不学也能去指挥打仗,但军事指挥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指挥员需要正规培养。指挥员是人尖子挑出来培养。革命军队从红军时期就建立红军大学培养指挥干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要求提干必须先进军校学习,各国各军都注重军事教育。各国的皇族都要进军校学习,政要也是军校学员出身。军事指挥能力是最高的能力,不要认为当兵的就是老行伍,大老粗,土大兵……当兵的是最有文化与素质的群体。
我仅知道近代陕西历史名人如下:
李 达 上将 (1905-1993) 原名李德三,陕西眉县人,1927年毕业于西北军第2军官学校。原红2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兼仼太行纵队司令员,第2野战军参谋长、兼任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红彦 上将 (1909-1967) 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人,西北红军创建人之一,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原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3团团长,第2野战军第3兵团副政委兼政治主任,成都军区第1副政委,云南省委第1书记兼昆明军区第1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好参谋长42年:李达将军。原名李德三,出生于陝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身为学兵连连长,不但思想进步,军事技术好,且老成持重,工作踏实,处处以身作则,在士兵中很有威信。
后李达到湘赣军区工作。为人谦虚,平易近人,对部下像亲兄弟一般,毫无军官架子。他思想进步,作战勇敢,打仗总是冲在最前头,深得红军指战员的信赖。
1944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飞虎队,在执行轰炸日本军事设施任务完成返航时,被日军零式战斗机截击,飞机受伤航行石太行山上空,机件发生故障,无法飞行、迫降。机长不得不决定弃机跳伞。
李达司令员接到报告,立即在第一[_a***_]内展开营救美国飞虎队员。各方营救人员钻进了山谷,发现降落伞挂在树上,人悬吊在半空中,战士们攀上悬崖实施营救,成功地将九名飞行员解救。飞虎队员临行前,摄影机拍下了李达与飞行员们合影的珍贵的历史镜头,它像征着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战争中结下的战斗友谊。
李达参谋长忠于职守:分析情报全面准确,起草作战预案迅速缜密。贯彻首长意图及时周到。他的远见卓识,赢得了陈毅元帅的贊赏,称他为我们的好诸葛。陈毅非常羡慕刘邓有这样一位得力参谋长。他给党中央和***拍发了一份电报,介绍了李达事迹,标题即是《李达是个好参谋长》。
李达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先后任第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第六军团参谋长。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年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兼太行军区司令员。***期间,先后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于上将军衔。88年被授于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敬请关注,不吝赐教。
来吧!看近代陕西好汉!优秀啊!
杨虎城,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
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灵甫将军,陕西人,于1925年5月入黄埔军校4期,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龄引荐下加入中国***。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了驱许斗争,分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职。
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有背叛行为,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
七七事变的爆发后,国民***下命令所有***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将名"钟麟"与字号"灵甫"颠倒,改“张钟麟”为“张灵甫”。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
杜聿明将军,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陕西名人太多了,国军如杜聿明、胡琏、关麟征、张灵甫,我军如刘志丹、谢子长。但有个人一定比他们都有名,这个人就是——李云龙(以下故事,皆为史实,如有重名,实数巧合)。可以说李云龙的一生就是一个***。
李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人。少时家境贫寒,成年后在袍哥大佬张云山部当过兵,但并不被重视,郁郁不得志的李云龙随离开军队,投入绿林,做了一名刀客(清末民初渭北、豫西一带的绿林组织)。
1916年,李云龙投入自己做刀客时的结拜兄弟、靖国军林茂森部,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此后他在靖国军与陆建章、陈树藩等北洋势力的战争中表现英勇,在靖国军被冯玉祥收编时,已经做到团长。在国民二军,李云龙在北京***、胡憨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5年,陕西爆发倒吴运动,陕西督办吴新田下台,李云龙被任命为陕西督办,登上了人生巅峰。北伐战争中,刘镇华的镇嵩军猛攻西安,李云龙与杨虎城浴血守卫西安8个月,终于等来了孙良成的援军,国民军反败为胜,史称“二虎守长安”(李云龙字虎臣),这是李云龙人生最闪光的时刻。
在胡景翼去世后,冯玉祥企图解散国民二军,李云龙与党玉琨、田玉洁、樊钟秀等人起兵反抗冯玉祥,兵败后下野。后来李云龙被蒋介石再次起用,但他因拒绝进攻红军而再次下野。此后李云龙一直隐居,在解放前夕,胡宗南看中李云龙的巨大威望,企图拉拢他出山对付我军,李云龙严词拒绝,投入人民阵营。
陕西解放后,李云龙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做过一些省人大代表之类的职务。1954年,李云龙去世,结束了***的一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职业规划名人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职业规划名人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20349.html